本网讯 3月27日下午,阳爱民教授在北校区7教水上报告厅作题为《如何做科研——课题设计论证体会交流》的报告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乔万林主持本次报告会,教育技术中心、人事处两部门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。
阳爱民首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了科研的实质:科研就是思考,而思考并不难。他从如何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出发去剖析了如何做科研。在这样的讲解下,无论是自然科学、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,科研都成为了一件不那么高深莫测,既利于社会又利于个人的平常事。他为大家介绍了科学研究的层次,建议大家不要做“抄来抄去”的抄袭者或是“弄虚作假”的伪科学。
阳爱民在谈到课题及课题设计时,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科研申报及评审的工作经验,为在座人员介绍了很多的好经验。他的主张是:“选题是关键、论证是保障、前期研究是基础、富于创新是亮点”,并向大家推荐了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选题指南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选题指南。
最后,他以项目《中文微博的社会情绪演进和定量分析研究》为实例,介绍了课题论证的3个关键点和专家评审细节。
阳爱民教授简介:
阳爱民,男,湖南省永州市人,博士、博士后、教授、研究员职称,硕士生导师,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,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,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委员,YOCSEF(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)广州学术委员主席(2010-2011),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,教育部统计科技专家。1993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,并留校任教,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,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。曾担任湖南工业大学网络中心主任,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副院长。200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,200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,2007年晋升为教授。2007年7月调入思科信息学院工作。2008年9月担任科研处副处长,2010年12月担任学校科研处处长, 2013年12月担任人事处处长。2012年获“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”称号。2012年入选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。2012年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“社科管理奖”。
研究方向及成果介绍: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、模式分类、文本情感分类、网络流量分类、机器学习。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、教育部科研课题、省自然基金及横向项目等科研课题二十余项。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,其中被SCI,EI和ISTP检索23篇。出版著作2部。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,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两项,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。获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一项,获市级一等优秀学术论文奖一项。